首页 >> 快讯 >

2200年前广州人已吃上荔枝|焦点速看

2023-07-06 15:58:47 来源:星岛环球网


(资料图)

“寻迹羊城——2020年广州考古新发现”在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出。该展集中展示了2020年广州考古出土文物209件套,时间跨越四千年。通过该展览,观众可以遥想四千年前古代广州先民的生产、生活、礼乐等历史场景。

越来越多考古成果表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广州地区繁衍生息,从事渔猎、采集、农耕等生产劳动。上世纪80年代南越王墓被发掘时,考古人员就发现了荔枝、杨梅等植物,证明2200年前广州先民已吃上了荔枝和杨梅。

2020年的广州考古,为“食在广州”添上了又一历史实证。本次展览现场展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六颗炭化稻,是考古人员在广州中新知识城马头庄通过土样浮选获得的。除了炭化稻,现场还发现了蔷薇科、苋属、柃木、牛筋草等其他种子。

展览现场展出的广州市大佛寺南院区工地、中山六路RJ-6/7地块考古工地照片以及出土文物,为人们揭开了古代广州建筑形制的一角。

其中,广州市大佛寺南院区工地考古清理磉墩、墙、路面等遗迹132处。考古专家介绍,在此处工地发掘出五代南汉、宋代建筑基址和明代石构水池等遗迹,由此可推断五代南汉建筑基址规模较大、保存较完好、等级高,对研究五代南汉广州建筑形制意义深远。

此外,该工地清理出总面积约150平方米、保存基本完好的五代南汉砖铺地面,这可能是一大型建筑群的室外庭院地面,其周边很可能有成组的大型建筑。这一建筑群规模很大、等级很高,或属于官衙建筑,也可能与佛寺有关。

中山六路RJ-6/7地块共发现52个宋代磉墩。磉墩是古代建筑柱础石下面的夯筑基础,能加强建筑的稳定性。这些宋代磉墩布局规整、排列有序,可分辨出一座主体建筑、两条廊式建筑以及改建痕迹,充分说明在宋代此地有一处等级较高、规模较大的建筑。

本次展览展出的唐三彩执壶、五代南汉青瓷盏(带托),为广州考古发掘中极为少见的文物珍品。2020年,考古人员在中山六路RJ-6/7地块出土了一件唐三彩壶残片和一件完整的三彩扁壶,这是广州地区第二次考古发现唐三彩器物,意义重大。

2020年广州发现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100多座,以两汉、晋至南朝居多,少量唐至清代墓葬。这些墓葬及随葬品,承载了古代广州先民葬俗、生死观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丰富信息。

其中,广钢新城AF040234地块墓葬出土的随葬品中,既有南方百越文化特色的匏壶、陶提筒等器物,也有受中原文化影响的鼎、簋等仿铜陶礼器,还有见证海路交往的胡人俑座灯,展示了当时汉越融合、中外往来的历史侧面。其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汉代的陶鴞形五联罐,其造型独特而生动,广州目前仅发现这一件。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