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侬软语、琵琶三弦
她是典型的江南曲调
(资料图片)
出生吴门,盛名沪上
她曾是老上海的“背景音乐”
今天,在江浙沪地区的
古镇茶馆、饭店中
依然经常听到这种弦索之声……
,时长00:55
5月17日下午,由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带队,在南桥社体中心,为奉贤市民讲述苏州评弹的发展历史,介绍评弹何以成为观察江南社会的窗口,并现场弹唱一首首经典小调,演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与非遗文化的曲韵风采。
苏州评弹是什么
今年央视五四晚会上,由上海评弹团高博文和青年歌手许嵩一起跨界合作的古韵歌曲《书香》,让不少观众在小桥流水中,仿佛听见穿越千年的琅琅书声……流行音乐与苏州评弹的对唱,更让青年一代“种草”这种成名已久的江南曲调。
今天,市民更多是在江浙沪地区的一些古镇茶馆、书场和饭店中听到这种声音。在奉贤,位于庄行古镇上的东兴楼茶馆,每逢周末节假日,评弹艺人的驻场弹唱,也成为不少市民游客打卡古镇的兴致所在。
苏州评弹,发源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地区,是评话与弹词的简称,评话只说不唱,类似于说书,代表书目有《三国》《水浒》《隋唐》等;而弹词则有说有唱,代表书目有《珍珠塔》《玉蜻蜓》《三笑》。
一把三弦琴、一把琵琶,一位着长衫,一位穿旗袍……苏州评弹的演出道具与服装,可以说非常轻便,相较于一般的戏曲,评弹更容易走进群众。曾经,评弹的说书先生既是讲故事的人,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因此广受市民群众喜爱。
因为语言相通、地缘相近、人文相亲,苏州评弹在奉贤也拥有众多的知音。活动现场,上海评弹团纯吴语的讲座与弹唱,就吸引了不少新老朋友,相聚于贤城烟雨天。
评弹是观察江南文化的一扇窗
作为一门古老的曲艺,苏州评弹的唱词以雅致著称。活动现场,由上海评弹团弹唱的名篇《莺莺操琴》中,开头结尾就是经典的回文诗,如开头“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结尾则呼应为“这叫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果然夏景不寻常。”平仄严谨、韵律讲究,深受观众推崇。
《莺莺操琴》作为评弹的经典名篇,运用蒋调演唱,蒋调也是评弹流派唱腔中流传最广的曲调。
据介绍,评弹艺术的多样化及普及性,也是其作为地方曲调,至今依然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如《姑苏好风光》评弹音乐中含有不少曲牌,大九连环就是其中较著名的,歌曲《天涯歌女》就是照此改编谱曲而成的。
苏州评弹与海派文化的关系
除了江南古镇景区,今天,市民依然能在关于老上海的电影中听到评弹的声音,及看到作为时代背景的评弹艺人。
自上世纪开始,评弹中心从发祥地苏州向上海地区转移。当时,以表演评弹为主的书场、茶楼遍布全市,仅南京路上就开设了十几家书场。诸多评弹名家的唱段被灌成唱片,电台竞相开设空中书场,街头巷尾的收音机里昼夜弦索叮咚。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已成为评弹的演出中心,流派纷呈。
1951年,家喻户晓的评弹十八艺人,组成了评弹界的第一个国家团体——上海市人民评弹工作团。是评弹界第一个国家剧团,也是最具实力的评弹演出团体之一。评弹艺术也成为海派文化的重要元素。
评弹艺术,深刻影响了江南人的性格、社会风尚和价值理论。今天,评弹艺术不仅在奉贤的一些古镇景点传唱,也借由各种传习活动,走进文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这门古老的曲艺,经由一代代曲艺人薪火相传、剧目创新,不断跨界破圈,走进年轻一代的心中。
你曾在哪里,听过评弹的弦索叮咚之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