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3年5月1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因为名字中有个“创”字,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调试专项试验资深专家周创彬被同事亲切称呼为“创师傅”。经年累月,这个称呼在核电圈慢慢传开,不仅成为业内对这位“技术大拿”的尊称,也成了一块“工匠精神”的招牌,其中包含了“创新、创造、创优”等多重含义。
在同事等他人的讲述中,记者了解到是这样一位“创师傅”:他是大家的良师益友,始终秉持着“空杯”心态追求卓越,“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令人敬佩;他“以厂为家”,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将热爱做到极致;他爱写工作总结,毫无保留地“传帮带”……
周创彬同志(左)在实验室带领团队做试验工作。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资料图片)
“每每相见都受益匪浅”
“特别踏实,非常朴实。”周创彬劳模创新工作室成员杨宏星说,2011年自己刚进公司首次接触“创师傅”,对他的第一印象是“很接地气”。
已经与周创彬共事了10多年的杨宏星,现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调试中心调试总工程师办公室科标管理高级主管,不仅对周创彬始终“坚守一线、精益求精、执着专注”深有体会,而且在这种“工匠精神”的激励下,他也从一名普通学徒快速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他说,这些年,“创师傅”就像他的人生导师,不管在工作学习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毫无保留地给予其悉心指导、热情帮忙、诚恳建议,一直是自己的学习楷模。
周创彬同志在实验室带领团队做试验工作。 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周创彬爱写工作总结的习惯,让包括杨宏星在内的很多同事印象深刻。“他会把自己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笔记,整理的非常整齐,也会把工作心得记录在技术文件上,解决复杂疑难的工程问题也会记录下来,并会把这些笔记分享给我们学习。”在杨宏星看来,这些总结笔记更是一种调试技术的沉淀和传承,对年轻员工来说是难得的知识财富,让他们在工作学习中少走弯路。“可以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做技术攻关,进步更快。”杨宏星说,从“创师傅”身上,自己学到了对技术钻研要专注执着,要扎根调试现场找问题、攻难点、消隐患。
该公司很多同事基本都拜读过“创师傅”发表的作品和工作总结,坦言对自己的学习和提升大有裨益,碰到周创彬会开玩笑地说:“创师傅,我又在书中见到你了,每每相见都受益匪浅。”同时,周创彬常鼓励大家通过工作总结的方式,将每一次的现场实践记录下来,将宝贵地经验沉淀下来、传承出去。
“劳动模范真是干出来的”
工作中的周创彬给很多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实干型专家、科技型专家。中广核工程公司调试中心电仪调试专业副经理曹宁说,自己第一次和“创师傅”谈工作时,那句“工作要做极致,不要有半点侥幸,核安全不能有半点马虎”的开场令他记忆深刻。
“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曹宁告诉记者,“创师傅”作为公司调试中心控制电源掉电试验(COC)的试验组专家,负责试验文件审查、应急预案评估以及试验缺陷评价。每次试验,创师傅都亲自把关审核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热试期间工作时间不定,“创师傅”与团队一起通宵熬夜,坚守一线确保试验顺利进行。试验组同事谈起创师傅时,总会竖起大拇指,发自肺腑地说“劳动模范真是干出来的”。在核能行业协会的多次交流中,同行人员对调试中心取得如此多的科研成果非常羡慕,而这背后的“创师傅”功不可没。
周创彬(右)在实验室带领团队做试验工作。 深圳特区报记者 赖犁 摄
“在工作中,他非常严谨,对问题总是刨根问底,力求所得出的结论、提供的解决方案面面俱到。一旦进入工作状态,仿佛着了魔,全身心投入。”中广核工程公司调试中心调试总工程师办公室副主任赵云涛记得,有一次团队在讨论机组调试启动阶段的瞬态试验项目是否完全符合技术规范等相关问题,这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并制定稳妥的风险防范措施。“创师傅”短时间内审阅近500页、10多万字的运行技术规范以及其他运行程序、瞬态程序的研究材料,将其中的不合理项目剔除,完善了有关项目的风险防范措施。来源:深圳特区报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创投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